如果将
初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,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,必须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,可以设置
初期弃流过滤装置,将降雨初期
雨水弃流至污水管道,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经过
截污挂篮截留水中的悬浮物、固体颗粒杂质后,可以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,有效地保护我们的自然水体环境。
作为国家“十一五”重大水专项子课题示范项目,初雨治理尝试解决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面源污染问题,弥补长期以来重“点源”轻“面源”的不足,以科技创新理念打造“清水工程”新亮点。常州排水处联合华中科技大学
[2] 开展的初期雨水治理示范工程取得初步成效。
针对国内降雨径流污染控制工程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大、效率较低、易堵塞、运行不稳定的瓶颈问题,示范工程选取北塘河晋陵中路雨水泵站区,收集晋陵中路降雨初期地面5毫米汇水约12000平方米的降雨径流就地处理,可谓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,设计十分精巧。路面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收集进入晋陵雨水泵站,分流到45立方米的初期雨水分离池进行储存,经水泵控制输送到量身定做的旋流分离器进行分离,分离后污水直接输送到城市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,雨水进入铺有石英砂和鹅卵石的“无极变速”可控快滤系统,快速过滤和深层吸附,最终出水流入人工湿地、仿太湖景观池塘和人工跌流景观,同步开展雨水生态利用的研究,巧借雨水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。
[1] 目前工程主体完成即将调试运行,示范工程最低预期处理目标为:降解削减污染物指标COD(化学需氧量)75%,悬浮物90%。后期雨水利用设计采取仿太湖景观形式,饱含着对初雨治理后太湖流域水质好转的期盼。初雨示范工程建成后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对苏南地区大汇水面积的道路雨水处理具有典型性和推广意义。 [